北京時間 11 月 6 日下午,美國紅藍對決以紅方特朗普取勝結束,特朗普贏得了美國第 60 屆總統大選,“特朗普交易正式到來”。
其實從川普的競選演講中我們已經大概了解到,如果他競選成功,一定會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,會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征60%甚至更高關稅。而另外一個與化市相關的政治主張是支持化石燃料產業,取消或修改了環保法規,促進能源生產和就業。
競選當天,隨著特朗普獲勝的概率增大,國際油價在北京時間11:00開始回落,布倫特原油從75美元桶附近持續回落至當前74美元/桶下方。
至于對化工企業產生哪些影響?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上一次川普任職的一些操作。
回顧2018-2019年特朗普任期內,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先后發起三輪加征關稅,涉及潤滑油、聚乙烯、聚丙烯等化工產品,2023年僅聚醚多元醇中國對美國出口量較大,每年占比約8%。中國也相應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進行反制,涉及原油、LNG、甲醇等幾十種化工品。2023年僅丙烷、LPG、聚碳酸酯進口自美國比例較大,分別為38.5%、55%和8%。
2018-2019年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先后發起三輪加征關稅。
(1)第一輪(500億美元):美國分別于2018年7月6日和2018年8月23日,對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25%關稅;
(2)第二輪(2000億美元):2018年9月24日,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%關稅(2019年5月10日起上調為25%);
(3)第三輪(1200億美元):2019年9月1日起,對12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%關稅(2020年2月14日起下調為7.5%)。
主要涉及化工產品。在第一輪50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清單中,主要涉及的化工產品包括潤滑油、聚乙烯、聚丙烯、EVA、聚苯乙烯、ABS、PVC、PMMA、聚甲醛、PET、聚乳酸、環氧樹脂、PC、聚氨酯等。在其后的征稅清單中,主要涉及烷烴、烯烴、苯、化纖、塑料橡膠及制品等。
石化產品直接出口影響有限。根據我們了解,征稅清單中多數產品對外出口比例較低,僅PMMA、BOPET、PC、滌綸短纖、聚醚多元醇和瓶片出口與產量之比超過10%,主要出口對象也主要為俄羅斯、越南、印度、印尼等“一帶一路“周邊國家。在聚醚多元醇中,中國對美國每年出口量仍較大,占每年出口總量的5%。
中國對美國進行反制,主要涉及原油、LNG、甲醇等幾十種化工品。2018年-2019年,在美國加征關稅后,中國相應進行反制。分三批依次對美國500億美元、600億美元、750億美元商品加征5%-25%關稅,主要涉及原油、LNG、甲醇等幾十種化工品。
丙烷、LPG、聚碳酸酯等產品進口可能受到較大影響。根據我們梳理,征稅清單中多數產品對外進口比例較低,僅原油、丙烷、LPG、LNG、聚碳酸酯、六氟磷酸鋰、PX、甲醇和氯化鉀進口量與表觀消費量之比超過10%,其中來自美國的產品在丙烷的進口量中占比38.5%,在LPG的進口量中占比55%,在聚碳酸酯的進口量中占比8%。
而新能源產業方面,由于特朗普的“不待見”,美國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可能停滯甚至放棄。油氣能源價格若低位運行,替代新能源的成本優勢將無法體現,短期內新能源發展將受到沖擊。
近幾年我國新能源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有所上升,單位成本也大大下降。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前提是油氣能源價格過高,溫室氣體排放約束越來越大,此外還有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。但特朗普上臺后,新能源發展的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,特朗普稱將退出“巴黎協定”,也將影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硬約束的力量。